化學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在近幾年的化學試卷中,由于試卷長度的增加和信息給予題的比例增大,對學生化學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呢?我就本人的教學經驗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課前閱讀
課前閱讀,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預習。對于預習,我們絕大多數教師都非常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則往往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難以落實。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前閱讀的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進行閱讀,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可以這樣做:
1、要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時,可結合課文,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提幾個有吸引力的問題或做幾個現象十分明顯的實驗,從而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要閱讀的課文產生興趣,并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
2、要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閱讀要求。閱讀要求要十分明確具體,不僅要使學生明確閱讀范圍,更要使學生明確通過閱讀要解決什么問題
3、要加強檢查,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習慣。為了使學生在課前能認真閱讀并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必須嚴格檢查。這樣,經過一個時期的嚴格要求,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會逐漸養成。
二、課堂閱讀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一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已廣泛地被我們廣大教師所接受。那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又怎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1、要重視文字敘述,但更要重視表格、插圖。不少同學在閱讀化學課本時,往往對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十分重視,能仔細閱讀,但對課本中的表格、插圖就不太重視,眼光一掃而過。而實際上,化學課本中的表格卻十分重要,它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材料,而這些數據、材料往往是說明化學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據。化學課本中的插圖則由于簡單明了,突出重點,比起實物來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從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
2、要重視普遍性,但更要重視特殊性。在課堂閱讀指導中,我們教師要十分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事物的規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規律十分重要,然而,對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學生在閱讀時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我們教師在閱讀指導中更應要求學生引起重視。
3、要重視結果,但更要重視過程。許多學生在閱讀化學教材時,十分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主要表現在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能熟記,但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引出過程、推導過程不清楚,這是不對的。
三、課后閱讀
課后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我們教師同樣也要十分重視對學生指導,并著重把握好下面三關:
1、是歸納總結關。學生課后閱讀的第一關是對已學化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上完一節新課后都必須在課后認真閱讀課文,并對本節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節課文的知識重點、難點。學完一章后,必須對全章知識進行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的總結,從而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
2、是發散思維關。學生課后閱讀指導的第二關是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這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指導。(1)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疑點、發現問題。(2)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要多聯想、多角度思考。
3、是分析應用關。學生課后閱讀的第三關是分析應用關,讓學生從知識的掌握過程逐漸過渡到知識的應用過程。在這個階段,我們仍要十分重視循序漸進。一般情況下,應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然后再利用有關課外閱讀材料及信息給予題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信息給予題,由于題目給出的信息往往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學過的,這需要學生配合有關教材內容,認真閱讀、練習這類題目,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對這些題的求解,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斷、推理等心理活動,從而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總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是化學教學中一項長期的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始終抓住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從慢速度到快速度、從低要求到高要求、從扶著走到放手走的訓練,逐步使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得到穩步提高,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