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和家長往往只注重進行考前心理調節,高考后心理問題卻關心甚少。專家介紹說,從考試結束到成績公布前后這段最容易被忽視的時間里,60%—70%的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成績焦慮”,近20%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了日常生活。因此,在這一關鍵時期,除了考生必須保持平常心態、注意自我調節外,家長也要注意幫助孩子調節心理。
考后易出現哪些心理表現
據心理專家介紹,有的考生感覺考得很好,以出游或狂歡來表示慶祝,但此時由于人的神經處在高度興奮狀態,做事很容易失手,結果出現一些意外,如溺水、受傷等;另外,也有的人是自己感覺考得好,但實際成績并不理想,這種考生家長和老師要注意幫他們分析考試的實際情況,去除如馬虎、考場緊張、考試堵車等不利的干擾因素,評估出一個浮動值,在此基礎上算分會更準確些,這樣也就避免發榜后出現實際成績和估分落差太大而帶來難以承受的心理打擊;另一種就是感覺考得不好的同學,建議這樣的考生要首先問問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定就真的會分數很低,要以分數實際出來見分曉,而且要給自己樹立“低來低走”的心理,人生的路很多,不可能因為一條路走不通就堵住了所有出路。
哪些情緒應引起注意
通常考后的輕度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并不影響到日常生活,考生只要自己進行心理調適即可,但如果考生在語言和行為上出現了變化,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如說話的風格和考前大不一樣,原來愛熱鬧的現在突然喜歡清靜,原來愛獨處的突然走東家串西家,或考前、考中都能吃能喝的考后突然不思茶飯,如果這些現象的出現只是一過性的無妨,但如果是持續的、加重的,就要引起警覺,最好進行心理評估的介入。
幫助孩子擺脫心理困擾
許多考生都感到考后家長的喋喋不休使自己壓力倍增,無論是關心也好、埋怨也罷,家長都要掌握一個“度”字,在此給家長提出四點建議:
1.胸懷比道理更重要。家長不要總給孩子講各種道理,那樣很容易讓孩子厭煩,而應該以寬容、安慰的態度對待孩子,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2.“悅納”比“乒乓”更重要。接受孩子即“悅納”,要比孩子說一句家長對一句就像打乒乓球那樣非要決出勝負,效果更好,能夠減少雙方的沖突。
3.耳朵比付出更重要。此時做孩子的一個好的傾聽者,要比為孩子做這做那更重要,孩子此時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鼓勵,傾聽可能會使你輕松地點中孩子的精神穴位。
4.安靜比勸說更重要。孩子在考前就一直聽家長、老師說個不停,精神上很容易出現厭聽、排斥現象,如果此時不管你是出于安慰、溝通還是指責,總是對孩子說個不停,孩子就會出現“精神肥胖”,很容易就承受不了而爆發了。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