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兒童的一種社會需要,是兒童實現社會性發展的必經途徑。兒童社會化過程基本上沿著兩條路線進行:兒童最初幾年在家里度過,父母是與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對象,家庭是兒童社會化最基本的動因,對兒童早期的行為塑造起著關鍵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個體逐漸地從生理上的斷乳期過渡到心理上的斷乳期,自然地疏遠了與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齡伙伴中去。
除了親子交往,同伴關系是兒童最廣泛的社會關系。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人際交往是促進其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這一時期身心發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強,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學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與人交往對他的心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可是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現在的孩子與外界進行交往的機會相比他們的父輩要減少很多,由于缺少與同伴進行交往的經驗,結果導致很多的孩子不善于與他人相處,不懂得與人交往的技巧,社會交往能力差。孩子的交往能力并不是天賦的,而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訓練來提高。在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上,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以下為家長提供一些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對策性建議。
1、為孩子創設開放的交往環境,激勵孩子的交往興趣和欲望
家長應鼓勵孩子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和同齡人聊天、游戲、出游,絕不能借口文化學習的重要而忽視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比如多帶孩子串門,支持孩子帶同伴到家里來玩,不要對孩子們的游戲作過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潔衛生為由將孩子的朋友拒之門外。
2、教給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學習正確地交往
(1)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寒暄。寒暄就是見面打招呼,如新朋相識,老友重逢,“相逢開口笑”,噓寒問暖,問候致意等,都屬于寒暄。家長應該教孩子怎樣與人打招呼,怎樣鞠躬握手,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語等等。
(2)人際交往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對話。對話,能夠彼此建立起更為深入廣泛的聯系,加深印象,增進雙方的信任與好感。應教會孩子如何提出討論的問題,怎樣說服別人,怎樣拒絕別人等。
(3)理解別人的交往技能——傾聽。傾聽是我們了解別人,把握雙方心理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家長應該教給孩子如何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的一些正確做法,如傾聽時目光專注,點頭,語言附和等。
(4)人際交往深化與發展的技能——共事。這就是說,大家要齊心協力去做一件事。家長應教給孩子在一個交往集體中應具備的品質:有毅力、有責任感、真誠等等。教孩子如何認識自己、欣賞別人。
3、要重視人際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素養,例如善良、守信、真誠、開朗、誠實等等,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多關注孩子的言行,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比如串門時有禮貌,不亂拿別人的東西,不搶玩具,離開時整理好玩具等。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