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使自己所提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思維達到較高層次,而且還要多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學習。
一、教師精心設問,活躍學生思維
1.運用難易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某個具體問題開始的,因此,課堂提問應適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難易程度要適當,這樣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
2.運用假設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提出假設性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去想象、去思考。例如,在講“氫鍵”一節時,我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性問題:“假如沒有‘氫鍵’存在,請描述一下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實踐證明,這個問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大膽想象、積極發言:沒有“氫鍵”存在,水分子間作用力會很小,沸點變得比H2S還低;大海、河流消失,更不要說冰川;大地成為一片荒漠,生命根本就不存在……這種假設的情景,從逆向思維角度,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學生對“氫鍵”的理解。顯然,假設性問題具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運用多角度提問和開放性問題,發散學生思維。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不滿足于教材中已有的結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用創新的思維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比如,教師講完一道例題時,可以再把原題的已知條件、設問角度、化學過程等進行調整,然后讓學生解答,這樣可以起到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得的作用。
4.用引導性問題,深化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引導性問題,可以深化學生思維。學生在學完鈉與水的反應并做過實驗后,對鈉的性質已經認識得很清楚。此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將一小塊鈉投入到CuSO4溶液里,將會有什么現象?”很多學生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認為Na將會置換出Cu;接著,我叫學生做實驗驗證,結果發現有藍色沉淀生成,不是銅。最后,我和學生一起分析其原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鈉活潑的化學性質。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學習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并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提問。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和教學觀,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淡化教師權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勇于打破思維定式,不拘泥于“標準答案”,為學生大膽提問創設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2.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勤于問。教師要優化課堂結構,根據課堂容量的大小、內容的難易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等,盡可能做到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分活動的時間,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勤思考、勤討論、勤質疑,并能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致最終解決問題。
3.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善于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循循善誘,指導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與途徑,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由“敢問”向“善問”發展。當學生發現問題時,教師要由衷地欣賞并給予肯定,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美國教育專家肯尼恩·H·胡佛說:“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用“提問”引發學生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者單位系廣東省吳川市第一中學) http://www.qiyuanjiajiao.com/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