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專業一直是考生和家長關注的對象,近年始終呈現一派熱鬧的報考景象;在人才市場,財經類畢業生的需求幾乎占據各類排行榜前列。然而,財經類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存在于繁華背后:供給的增速不斷超過需求的增速,用人單位對相關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平均薪資水平開始走低。有考生或許會問:我們該不該“投奔”財經類專業呢?
熱力指數有多高
我國入世后,隨著國內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外金融機構的大量進入,財經類專業頗受考生歡迎,如今股市、基金的火熱更使金融學專業成為高考生的報考熱門。在“2006年高考,你準備報考什么專業”的調查中,經濟學專業以23.4%的獲選率排在第二位。據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學工部主任唐小平介紹,2006年該校有17個專業在二本招生,其中1/3是財經類專業。從考生填報志愿的情況看,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四個專業的報考都十分火爆。2007年黑龍江省保送北京大學的18名考生中,十多人都想選擇財經類專業。
近幾年財經類專業的報考人數在不斷增加,從而使財經類專業的錄取分數也隨之升高,呈現不斷“膨脹”之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2006年在北京市文科錄取平均分前三名的排序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每年都排在第一,金融學專業三年都有其名,而經濟學專業也有兩年進入前三甲。2007年高考的一本批次院校投檔線顯示,財經類院校在同一區域的高校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如上海財經大學的投檔線以647分位居上海高校第三,僅次于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投檔線以632分在北京高校中名列第五;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的投檔線均在610分以上,與同類地區的其他高校相比,可謂一枝獨秀!柏斀洘帷钡膭蓊^在二本批次院校也得以體現。如上海金融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的投檔線均超過一本,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在南京高校中也處于領頭羊位置。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財經類專業對基礎知識的要求都越來越高。有些專業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如經濟學、金融工程、保險學、經濟信息管理等;有些專業則對英語要求較高,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外貿英語等。因此在招生過程中,一些高校的財經類專業對考生的單科成績、外語口試成績等有特殊要求。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要求考生無論報考該校哪一專業,都需參加省招辦組織的英語口試,對單科成績沒有要求,但在同等分數情況下會參考數學和英語成績;南京財經大學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要求考生的英語單科成績在110分以上。類似這樣的錄取規定,都是考生在報考前應了解清楚的。2007年湖北省的一名高分考生報考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金融學專業,若單純按成績錄取,該考生完全夠線,但最終卻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失之交臂。原來這位考生沒有參加當地組織的英語口試,檔案中沒有相關成績。
上升空間有多大
上世紀90年代,財經類專業畢業生曾異常搶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幾大銀行接收應屆畢業生總量達數千人,從而形成了財經類專業的鼎盛時期。財經類專業人才最熱時有的專業需求比高達30∶1乃至40∶1,正因如此,許多高校紛紛開設此類專業或擴大招生規模。據統計,全國600余所本科院校中,開設財經類專業的就有約500所。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增幅不到26%,而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增幅卻高達101.7%。
然而,由于近年來實行機構改革與人事改革,以及受此類人才培養發展過快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像國際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財政學等專業的初次就業率都曾不足80%,統計學、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等專業的需求量也較小,且有不少畢業生并未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目前人才市場的反饋信息是,財經類職位連續幾年穩居人才需求榜榜首,且絕對需求數量在持續增加;但與此同時,畢業生供給也在大幅增加,并且增加的比例遠遠超過需求增加的比例。
如今財經類專業在人才市場反響平淡,與招生時的火爆形成了鮮明對比,眾多當年的高分生不得不面對就業市場的考驗。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并不像其最初開設時所預期的那樣,進國企、進外企、進駐外辦,原因是大公司要求從業者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并對學歷要求較高,外語能力也要很突出,而本科畢業生很難有經驗可言。至于財政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也比較困難,不少畢業生都選擇報考財稅機關的公務員。
不少地方性大學或高職院校一窩蜂地開設財經類專業,由于教學水平較低,導致畢業生技術含量偏低,綜合素質得不到保證。這種情況反映在就業市場上,便是當和其他專業畢業生甚至更低學歷求職者競爭某些財經類崗位時,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優勢并不明顯。例如,建筑類專業畢業生可以找到房地產銷售方面的工作,機械類專業畢業生在應聘制造行業銷售崗位時更具競爭力。此外,金融財經行業在實際操作方面大都要求較高,很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的要求甚至超出了對專業技能的要求。
盡管如此,和其他專業相比,財經類專業仍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優勢:
其一,就業途徑更加寬泛。由于財經類專業課程設置較廣,因此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也更為多樣,如經濟預測與分析類職位、市場營銷類職位、管理類職位等。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無論是大型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還是小型民營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隨著財經類報刊雜志的不斷涌現,一些非專業性的綜合類報刊紛紛在財經領域大做文章,需要大量的財經記者,為相關專業畢業生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其他如學校、培訓機構等,也可成為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
其二,市場需求較大且穩定。財經類專業人才不僅不會過剩,而且遠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進入“后WTO時代”,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在國內金融業快速發展和國外金融機構大量進入的背景下,金融財經業將出現更多的就業機會,仍有一些熱門專業值得關注,像審計、保險等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便將有所增加,且升值空間巨大。由于金融服務業、銀行需要多層次的人才,因此像座席員、操作員、銀行柜員等一線基礎性工作人員也有一定的需求比例。2008屆江蘇省經濟管理類畢業生供需洽談會的反饋結果顯示,金融類專業尤其是名校金融系畢業生紛紛被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定制或搶購。
熱浪襲人冷思考
從近幾年考生報考財經類專業持續升溫的情況來看,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應注意兩點:一是避免幾個專業都填報財經類專業;二是避免把財經類專業填報在非第一志愿的位置。這是因為財經類專業報考人數較多,一般第一專業志愿就可錄完,而很少錄取第二志愿或后續志愿。比如甲、乙兩位考生高考成績都是600分,考生甲的專業志愿順序依次為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考生乙的專業志愿順序分別是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數學,如果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錄取分在600分以上,那么考生甲就很容易落榜,而考生乙被錄取到剩余兩個專業的幾率就會比較大。原因在于考生甲的專業安排過于集中在錄取分數較高的財經類專業上。
每年的高招咨詢中,一些財經類大學的招生辦老師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家孩子是學文科的,經濟學、金融學這些專業招不招文科生呢?在他們看來,財經類專業好像不招文科生,其實財經類專業是文理兼收,數學成績好、邏輯推理能力強的考生,學習財經類專業更有優勢。
財經類專業各個專業間的學習內容或就業方向都有所差別。比如金融學和金融工程,雖然都包含“金融”兩個字,但還是有很大不同。金融學是傳統專業,培養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才;而金融工程是新興的金融學科,其特色在于運用數學建模、數值計算等工程技術方法,培養具有數理知識、掌握計算機應用和具備建模能力的復合型金融技術人才?忌鷳敿毩私饷總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以便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觀象結論
從近幾年財經類專業畢業生需求情況來看,審計學、會計學等需求較大,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價格學、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等需求相對較小。由于財經類專業的熱度一時還難以降溫,考生如不考慮分數高低、自身興趣和專業要求等因素,而紛紛一頭“扎”到財經類專業中,便會導致又一輪就業市場“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