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9日揭出了杭州一對一家教輔導機構的內(nèi)幕,編輯部電話異常熱。令我們啼笑皆非的是,很多家長都是來討文中提到的一位兼職家教的電話,有的還找上門來。而他們的意圖表露很明顯:“請個好家教,孩子讀重高就有希望了”。
這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家長們對名師的追逐,正是催生久盛不衰的家教市場的源泉。問題是,這其中供需雙方的信息多年來始終是不對稱的:家長們投重金請名師,孩子成績好也請,成績差更不用說,都希望有人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點石成金”。可記者采訪后發(fā)現(xiàn),真正的好老師一般是很少做家教的,有也僅僅教極少數(shù)好友親朋的孩子。而市面上家教機構就是利用了家長們的“名師情結”,做出了很多不實際的承諾,最終誘惑了家長。
絕大多數(shù)的爸爸媽媽們都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莫大期望,希望孩子上重點高中、進重點大學,將來當個體面又輕松的“白領”。為了這個良好愿望,家長們愿意節(jié)衣縮食,下重金請家教,可事實證明,很多孩子請了家教,效果卻不明顯,有的成績反而退步,原因就在于他們是“被學習”的。
誰都知道,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學習,才能激發(fā)孩子無窮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可現(xiàn)實是,當今的孩子比前幾代人都學得累。有調(diào)查顯示,中國青少年近10年學習壓力有增無減,因為近八成的父母要求孩子成績名列前茅。這種無形的壓力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和性格養(yǎng)成。
家長們想把請家教當成讓孩子考進名校的救命稻草,卻忘了,教育本身就像成年人相親,是非常追求感性的,再優(yōu)秀的家教老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學生假如不能接受老師的教學方法,再怎么上“家教”,效果也是枉然。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上名校已不一定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太多的鮮活實例告訴我們,業(yè)界、學界的佼佼者,不一定都由名校一路走來。只有真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改變他們“被學習”的狀態(tài),相信這樣的孩子哪怕他一時考試失利讀了普通中學,或者職高,今后仍能逮住機會照樣成才。 王慧華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