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區理科狀元由著名的人大附中李泰伯奪得,但這名狀元在申請美國哈佛、史丹福、耶魯十一所名校時卻慘遭滑鐵盧,讓人大附中和很多家長錯愕。
看到這個消息,我首先想到這是不是個高分低能的學生,是不是個考試型和競賽型學生,因為他三次獲得大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各科大考經常名列前茅。他的高考分數高達703分,且還有另外20分的競賽加分。結果我錯了。報道說該生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第一實驗班的班長、人大附中學生會主席,模擬聯合國大會主席。這些經歷所暗含的內容是很多學生及其家長不愿意、有的是無暇顧及、與學習沒有直接關系的公益性工作。
但是后面的報道證明我們的思維與理念永遠是在追趕歐美人,當我們說要孩子們不能只讀書要多參加公益活動和社會活動,多參加些文體活動,多些工作經歷時,你看人家美國人是如何要求的?東方人重視各種頭銜、洋洋灑灑的獎狀或經歷,但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內心世界里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美國學校會看學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參加。美國名校對非自然、看得出人工操作的痕跡者,通常都不會錄取。
[本文來源:http://www.51fsjj.com/news/news39_126407.html 熱點時評:哈佛為何拒錄北京理科狀元?]
我不能斷言北京狀元李泰伯擔任班長學生會主席沒有真誠不是真心投入,但確實有不少學生及家長對于參加公益和社會活動有太強的功利目的,不少學校為了學生升學留學或者走向社會求職的方便,的確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學生在一些有頭銜的崗位輪流坐莊,不管你適合不適合,不論你愿意不愿意,一刀切。有的干脆幫助學生造假“做簡歷”。我們在招聘人員時,常見班長多,學生會主席多,先進多。人工操作的痕跡盡染學生履歷。
我更不愿意斷言這位狀元是綜合素質的矮子,倒是懷疑是不是美國名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走了眼。人大附中享譽盛名,是北京狀元搖籃,并不是邊沿地區的普通中學爆了冷門。如果符合我的猜想,那李泰伯就冤做了一次中國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當然,作為素質優秀的學生,去美國名校并不是唯一的選擇,真金總是會閃光的。
比前些年優秀學生盡數出國這樣的消息,狀元被美國名校所拒,對國人應該會有一種清醒劑的作用。我們與發達國家教育的差距肯定不在分數,而是分數之外的東西。如果提高一個檔次來說,也不在經歷或者證書,而在其中蘊含的精神與理念,在支撐學生內心世界的普世價值觀。當然,如果美國名校對學生的取舍自覺或不自覺地代表了美國官方的意識形態,那就另當別論了。
狀元遭美國名校冷遇,看起來是對一名學生的否決,其實是對一種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態度。這些牛逼名校過去多年也曾來中國掐尖,也許他們從中深刻體會到了中國狀元的真正品質,想必是有甘甜也有苦澀。這對他們來說未必不是成長,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壞事。這次拒錄,能否給即將出現的雨后春筍般的“狀元熱”降降溫,能否引發中國教育對功利追求與畸形發展來一次矯正,我們予以期待。(新京報)
百度搜索更多內容:熱點時評:哈佛為何拒錄北京理科狀元?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