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高考,你花多少錢
今天是高考的頭一天。從1977年高考恢復以來,歷經33年,高考已經從考生“一個人的戰爭”,逐漸升級為全社會“總動員”。
如今的高考早已經不是考生“一個人的戰爭”了,有的是“家庭集體作戰”,有的甚至是全家“總動員”,而高考的成本較70年代和80年代間也已經翻了好多倍,從70年代高考花費不到10元直至現在高考成本每天就近千元。
1977年:花費不到10元
提到高考,家住在糖坊街今年已經50歲的王先生說:“我們那時候考試根本不像現在這么“大動干戈”,花費下來總共還不到10元錢。”
1977年,王先生17歲,正在西安慶華中學上高一。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后,他有幸被學校推薦與高二學生一起參加了文革后恢復的第一次高考。
當時,王先生報考的是藝術專業,考點在西安南郊小寨即現在的西安音樂學院。王先生說,那時他家住在西安東郊田王村,距市中心17公里,早上四點半起床趕最早的公交車到朝陽門再倒兩次車,輾轉到音樂學院考試。王先生說,他記得當時的公交票價為0.45元,考試幾天下來,乘車花費總共還不到5元錢,在外面吃了幾頓飯,每頓飯也不到1元錢,總之,高考幾天總共花了不到10元錢。
1986年:主要是買文具
1986年參加高考的高女士,雖然也花費了近10元錢,不過,她的錢都花在了買文具用品上了。高女士說:“我記得我當時買了些紙、筆、圓規、直尺、橡皮等考試時必須攜帶的文具,具體花了多少錢我忘了,但肯定不到10元錢。”
除了因為買文具花了不到10元錢外,高女士再沒有因為高考而支出一分錢。高女士說,由于家里離考場不是很遠,當時她是騎自行車去的,所以也就省了乘車的費用。而至于吃飯,高女士說她都是自帶的。
1997年:買復習資料花費多
1997年參加高考的童女士,一提到自己的高考成本時,立刻表示自己高考沒有任何成本。童女士說,自己當年家住在革命公園附近,而她高考的時候,考場剛好就在離家不遠的當時的西安市四中(注:現已經被合并),所以自己在高考期間,吃在家里,住在家里,跟平時幾乎沒什么兩樣。
不過,童女士覺得,要說到高考成本的話,自己當年陸陸續續的買相關的復習資料倒是花了不少錢,累計下來的話至少也有個二三百元吧!“我記得當年我還曾經買了本叫‘六輪復習’的書,花了30元,到現在還有印象。”童女士還表示,當時自己因為高考花錢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買各種復習資料,至于營養保健品什么的,當時還不普遍。她的補品就是爸爸做的雞湯。
1997年:有人高考住旅店
而相比童女士的高考成本主要是用于買復習資料來講,同樣在1997年參加高考的田女士則支出了額外的成本。田女士說,當年自己因為高考還專門在考場附近的一家旅店住了兩天呢!原來田女士當年的家位于西安市后宰門,但考場卻遠在東郊金華路。擔心第二天早上會因堵車等原因而遲到,所以,田女士的爸爸、媽媽就特意為田女士在位于金華路的考場附近找了家旅店住。不過,田女士表示,那個時候她住的旅店價格并不高,大概花了幾十元。
2000年:送考“蔚然成風”
在2000年參加高考的蒲女士告訴記者,這一年,家長送考已經“蔚然成風”,蒲女士說她記得當年爸爸媽媽都一起陪她考試,兩個人一起頂著烈日守候在考場外面,一直到她考試結束。蒲女士還說,她記得當年幾乎所有的同學的爸爸或者媽媽都會到考點陪考生考試。有的考生的家長還不止一位,陪考人員都快比考生多了。
2010年:一天要花近千元
雖然家里離考場只有五六站路,但是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麥同學的爸爸麥先生還是于昨天中午在兒子考點的附近,為他以每天186元的價格登記了一間房,而且一次性付了三天的房費。同時,麥先生還為兒子買來了各種水果,花費近百元。麥先生還表示,這幾天兒子的用餐他決定全部在酒店預訂。
如果說這位麥同學的高考成本不低的話,那么和麥同學同住在一家賓館的這位閆同學的高考成本那才真叫一個高。昨日,為了閆同學高考,其家人更是來了個“全家總動員”。記者了解到,這位閆同學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一起來為他保駕護航,光是房間就一下子訂了三間。閆同學的爸爸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光房費就得500多元,再加上一家五六個人每天在酒店用餐,算下來差不多近千元。閆先生還說,為了孩子高考,他和孩子的媽媽還特地請了幾天假呢。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