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一公益廣告語如今已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這句話的本意是要盡力優化教育環境,改善教學條件。事實上,時下在一些逐步富裕起來的地區,尤其是在一些富裕家庭,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條件已今非昔比,不是太差而是太好,好得驕嬌二氣日濃,不思進取日甚,令有識之士不得不驚呼:“再富不能富孩子!”
且不說飯來張口,食不厭精;衣來伸手,穿不厭新,單說這些富孩子如今使用的日趨高檔的學習用品,就頗令人咋舌:40元一盒的套裝活動鉛筆備受青睞,50元一只的文具盒尚屬平常,200元一只的小書包不足為奇,300元一套的叢書也屢見不鮮。據商場營業員介紹,如今價格高的并不滯銷,便宜貨倒少有人問津,高檔化已成為“時尚”。
文具高檔,學習成績就能隨之而上嗎?一些出手大方的年輕父母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絕不能再讓孩子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吃苦”,別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殊不知,這樣做非但不是愛孩子,從長遠角度看,反而害了孩子。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雛形期,適當設置一些障礙,讓他們受些挫折,少花些錢,多動動手,逐步增強自力更生的意識,是對孩子的真愛,是給予孩子的終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如此,孩子感受生活艱難不易,珍惜父母勞動成果,激發吃苦進取精神,對其未來善莫大焉。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巨富,但他對子女的零花錢卻卡得很緊。臺灣塑膠大王王永慶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許亂花1分錢。如此富門寒教,令人擊節稱好。
成由勤儉敗由奢,止奢當自年少始。為人父母者勤勞致富,可喜可賀;但孩子倘也跟著“富起來”,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了。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