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懼怕老師是因為不 能忍受 老師對自己冷淡的態度,或不 能接受 老師對自己的批評而與老師產生的一種抵觸情緒。特別是在我國目前的各種教育環境里, 許多 老師都不能夠常常以肯定的態度、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言語對待學生,而是常常用否定的態度、挑剔的眼光和批評的言語對待學生,因此造成孩子對老師的懼怕,產生抵觸情緒。而這種負面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應該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重視。那么作為家長如何來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懼怕心理,緩解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呢?
讓孩子說出來
當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家長一方面要認真聽取孩子對事情的全部經過的陳述,以及孩子對老師批評和處理意見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冷靜分析孩子產生抵觸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適宜的方法予以解決。如果是屬于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 于 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家長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幫助老師彌補教育過程的疏忽和過失,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從而達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即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如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或頂撞老師,就不分青紅皂白給孩子一頓訓斥,也不給孩子講明道理。這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也有的家長對孩子一向很溺愛,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覺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不加思索地指責老師。家長這種不經調查研究、草率表態,一味地批評老師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并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
多找老師談談
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 家長和 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如:小學一年級的小剛在課堂上紀律比較差,不僅小動作多,而且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老師經常批評他,甚至讓他站著聽課,久了,小剛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糟糕,下課還躲著老師。老師找小剛的父母談話,反映小剛在學校違紀的情況,小剛的父母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小剛平日在家里是很乖的,特別害怕他的爸爸,只要他爸爸在家里,他都不敢大聲說話。膽子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在課堂上搗亂紀律呢?通過小剛這件事,小剛的父母意識到由于他們在家里過分約束了小剛的行為,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舒展自己的四肢,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希望在學校里得到釋放,以致造成經常違反紀律的現象。小剛的老師也意識到自己由于不了解小剛的實際情況,不是在滿足小剛的需要的基礎上對小剛提出要求,而只一味地要求小剛像其他同學一樣遵守紀律,結果適得其反。發現問題以后,小剛的父母與老師積極配合,使小剛改變了不遵守紀律的壞習慣。
如果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 于對 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并不等 于認為 老師做得都對,對老師有意見就 應該向 老師提出來,只是需要講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 后找 老師談心,說明實情,消除誤會。這既是一個讓老師更好地了解你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真誠地愛護 和幫助 老師的機會。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