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習慣成就大未來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你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到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從小家長和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心理學家王極盛先生訪談過200名高考狀元,他認為這些狀元們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總結高考狀元的父母培養孩子的六個秘訣時,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孩子的成績與他們的學習習慣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學習習慣好的孩子。
從小養成講秩序的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很有幫助。有一個學生長大后當了編輯,他說:“生活有秩序為我幫了大忙,我桌上稿子很多,我都嚴格分類,采用的、不用的、需我本人修改的,從不混淆。每當我改稿時,思維很緊張,遇到流汗、流鼻涕時,很自然地就用左手從左下衣兜里掏出手絹。由于這是定型性行為,我拿手絹根本不用動腦子,所以沒打斷我的思路,不用我停筆,節約了大量時間。”他說,“這都要感謝小時候家長和老師幫我養成的好習慣。”
習慣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北京某外資企業招工,報酬豐厚,要求嚴格。幾個高學歷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就要如愿以償了。最后一關是總經理面試。總經理說:“我有點急事,你們等我幾分鐘。”總經理走后,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們圍住了老板的大辦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來信,沒一人閑著,甚至還有人說話帶臟字、隨地吐痰。幾分鐘后,總經理回來了,宣布說:“面試已經結束,很遺憾,你們都沒有被錄取。”年輕人大驚大惑:“面試還沒開始呢!”總經理說:“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本公司不能錄取習慣不好的人。”年輕人全傻了。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一常識,更談不上習慣養成。
相反有個事例,一個孩子去報考外企,主考官認為他知識上有些欠缺,告訴他另謀出路。這個孩子臨走時,一按椅子,被椅子上露出的釘子尖扎破了手。他并沒有說什么不好聽的話,而是順手用主考官桌上的鎮尺把釘子敲回去,然后禮貌地走了。走不多遠,主考官派人把他找回來說你被錄取了。錄取的原因是他有好習慣,有“眼力架”。
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獨占鰲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習慣呢?那時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于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福特應聘業務員的成功,看上去很偶然,但實際上卻是必然的。他那下意識的動作是他良好習慣的體現,正是這種良好習慣成就了他的事業。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是大家熟知的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么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么貴重的一個艙,怎么能穿著鞋進去呢?”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覺得,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他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
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不是聽其口若懸河的語言,而是看其是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幾個事例說明,習慣不同,人的機遇就不同。
好習慣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培養良好習慣還不只是為了成才,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有的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人見人愛;有的孩子流里流氣,人見人煩。孩子養成不良習慣貽害無窮,壞習慣就像病魔纏身一樣,使你成為壞習慣的奴隸。總之,養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養更高,行為更規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文明人,它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重要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作為父母,努力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摘自家庭網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