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培養,已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那么,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加強心理健康教 育?本文僅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冒險, 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善于合作,富于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 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中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 展,中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 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一個學生 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系、同學關系、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 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前途的看法,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 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 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 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由此可見,心理 健康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其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十分密切 ,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補充。我們認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個層次,即政治觀 點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屬于心理方向的問題 ,而并非道德品質或政治觀點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德育重在 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 優良的道德品質 和高尚的思想覺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會促進中學生心理素 質進一步提高。《學記》中說:“知其心,長善而救其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心理健康 教育對于改進德育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中學生心理特點,有利 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中所指出的:“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和指導,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能力、適應環境 的能力。”
再次,心理健教育能促進中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一項測驗表明:“一部分學生學業 成績低下(文化科學素質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質造成的。”學生心理素質好,學習質量就高, 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
二、新時期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于強調升學 率, 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 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 分數成為父母心理平衡的補養品,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目標。以及中學生性發育的前 提 。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 不知如何解決。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隨機抽樣調查,其結 果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憂。有關的調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嚴重的心 理健康問題,20.5%的人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 化、強迫癥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 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癥狀表 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于擔 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評 量表》進行的心理測試發現:“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項目, 初二有強迫、人際敏感、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等6項,初一除上述6項外還有“焦慮”1 項。初一、初二年級學生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 癥狀等9個項存在問題的學生比率平均在11.11%。”據新華社最近報道:“近年來,我國中 小學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目前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其中5.3%的 中學生存在抑郁癥、恐怖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國內近年的眾多調查發現:“存在明顯 心理問題的學生,小學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三、維護和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主要策略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一部分隨學生年齡的增長、主客努力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則要通 過接受專門的教育、訓練,掌握心理調整方法才能較快而有效的克服,單靠傳統的教育方法 難以奏效的。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宜的場所,學 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行為 。”1994年,國家教委明文規定:“中小學在活動課、科技文化活動中每周要有5課時用 于健康教育。”筆者認為:當前,維護和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1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據調查:“有41.0%的中學生認為健康教 育的最佳形式是廣播;37.2%的中學生認為是黑板報。21.8%的中學生建議開設健康教育課 。”因此,學校要采用開設健康教育課或講座,利用廣播 、電視、錄像、黑板報等等 宣傳 工具,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中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從而 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2開展心理咨詢,重視心理咨詢教師的培養。中學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 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學 生的心理素質。
心理咨詢是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現階段,中 學暫時還難以配置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為此,由校長、書記、主任、團委書記、大隊輔導 員做心理咨詢教師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每個學校至少應配1~2名心理咨詢教師,有的放矢、 長期跟蹤地進行心理咨詢工作。這些教師應當對心理咨詢工作有熱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 并受過一定的專門培訓。切不可把那些連基本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都難于勝任的“閑人” 派作此項工作。并且,要舍得投資,用于心理咨詢教師的培訓。培訓應課程化,要學習心理 咨詢理論與技巧、心理輔導概論、心理衛生學、心理測量學、發展心理學等專門課程。
3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的許多課程都包含著豐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 內容,教師應積極深入地挖掘,對中學生實施自覺地、有意地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 比如,歷史課中英雄人物的堅強意志和英雄事跡、語文課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寫等都會對學生 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學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進的、互為制約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改變以往只看 成績不看能力的測驗評價方法。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愛和尊重,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創 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驅力才能激 發。
4利用體育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實驗表明,經常參加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的中學 生在軀體化、人際化關系、抑郁、焦慮、敵對等方面的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常人。體育鍛煉改 善心理環境,增進心理健康,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應經常開展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
5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為先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研,必須在正確 的理 論指導下進行,才能避免走彎路或低層次的重復。因此,學校必須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科學研究工作。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是一種膚淺的短視行為。
6改革師范教育課程設置,使未來的中學教師承擔起維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 目前,師范教育所開設的課時不多的心理學課程,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心理和教育心理方面的 理論,著眼點是幫助師范生去教好書,而不在于如何應付急劇而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塑造健全 的人格。現代師范教育應有足夠的關于教師心理素質培養的課程,塑造人格健全的跨世紀新 型教師。畢業后承擔維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使其逐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 化的主要力量。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