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從信息搜集、資料準備到自我認識、綜合考量的復雜過程,是考生人生經歷中的一次重要選擇。如何提高志愿填報的成功率,高校招辦主任的細心“點撥”,希望能為考生和家長帶來幫助。
方略一:“圈定”學校后還需度身定制
“高考志愿填報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東北大學招辦主任李海雄認為,填報志愿時,考生能夠比較理性地對照自我條件和實力進行量體裁衣、度身定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李海雄建議,對已經“圈定”的學校,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師資狀況、課程設置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之外,還要知道學校在所在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數和招生專業,搜集近年來目標學校在當地錄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專業錄取分以及實際錄取人數等數據。掌握了這些基礎信息之后,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平時學習成績、統考分數、實考發揮情況等,大致推斷出自己在本校、區(縣)、省(市)考生中的排名,在實力相當的基礎上考慮學校。
一般來說,各個學校在某個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招生專業都有一定的延續性,每年的變化不會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鎖定”了報考的學校,可以參考近三年來該校某些專業在該省的錄取分數線高出相應批次省控線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有把握報考。
三年的數據基本上能看出“大小年”的變化,2008年報考這一專業多少分有把握、多少分有風險,可在各個學校的招生網站和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上查看到往年的錄取分數信息。
方略二:拉開志愿“梯度”十分必要
所謂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學校,由于多種因素,錄取分數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志愿梯度還包括專業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個專業,在錄取時形成的分數之間的差異,這種分數高低的差異被稱為“專業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天津大學招辦主任王海龍解釋說,對于實行平行志愿的省、市來說,因為更加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考生落榜的風險減少了,但幾個志愿之間要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梯度進行綜合考慮。對于實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更加重要了。第一志愿最為關鍵,要將自己的分數與相應層次的院校相對應,判斷風險高低,不能盲目攀高;后續志愿的填報應注意與第一志愿拉開梯度,仔細研究相關院校招生章程中對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相關規定,選擇最有把握的學校。
王海龍認為,拉開“梯度”的目的,在于同樣的分數應該如何填寫院校和專業志愿,使得考生被自己所中意的院校和專業的錄取機會達到最大化。當然,考生向往的大學、城市、專業以及興趣愛好等這些有關自身的問題,在填報志愿之前首先應該明確。
方略三:二志愿與“調劑”不可忽視
“招不招收二志愿考生,分數級差是多少?”在高校招生咨詢會上,許多考生和家長都十分關心這一問題。
據蘭州大學招辦主任張穩剛介紹,目前重點高校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占到被錄取考生的90%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也占到被錄取考生的80%以上。除了在招生章程中明確公布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部分熱門院校外,建議考生不要把熱門院校作為第二志愿,因為這類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十分充足,一般不會錄取第二志愿考生。
在錄取中,往往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出現,正好處在調檔線的考生被錄取了,而分數高者反而被退檔。究其原因,除了專業志愿缺乏梯度、熱門專業志愿過于集中之外,在志愿表上選擇“不服從調劑”導致落榜也是原因之一。對此,張穩剛特別提醒考生,選擇“服從調劑”可以增加錄取的機會,降低因第一志愿落空帶來的風險,這對考分競爭優勢不明顯的考生應該是有利的。
南京理工大學招辦主任王虎介紹,有些高分考生由于擔心自己被調劑到不想就讀的專業,在填報志愿時往往選擇不服從調劑,事實上,許多學校的招辦老師會選擇專業傾向相近的專業為考生進行調劑。
從考生填報志愿的情況來看,有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的傾向:
一種是“死盯住”幾個專業,比如在幾個批次的院校中均只填報青睞的一兩個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另一種漫無邊際地“撒網式”填報,比如第一志愿側重經濟類專業,第二志愿又偏向電子信息類,平行志愿中又集中體現為醫藥類專業。
對此,招辦主任建議考生如果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專業志愿,可選擇大領域的相關專業,比如化工材料類、土木建筑類、機械類、電子信息類、管理類、社會科學類,等等,在這些大的專業門類中進行選擇。
方略四:選擇志愿離不開信息搜集
浙江大學招辦主任程藝說,記得前一段時間看到這樣一項調查:目前在大學里只有20%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剩余的80%的學生中表示出不同程度的不滿,或許絕大部分與填報志愿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有關。
高考志愿填報也是一場“戰役”,只有提前作好各方面的信息儲備,臨戰時才能胸有成竹、排兵步陣。程藝說:“根據往年的錄取工作經驗,報得好、報得巧的志愿,實際上間接地給高考成績加了分。比如說,一位考了600分的考生和一位考了580分的考生,兩者相差20分,但是后者上了好大學,而前者只上了一般大學,這其實是在志愿填報上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
據程藝介紹,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后,招辦工作人員會接到許多咨詢電話,從考生和家長提出的問題來看,他們對高校的招生信息知之甚少,直到填報志愿時才臨時“抱佛腳”。其實,基本的知識內容和招生信息等,在學校的本科招生網頁上都有詳細介紹,如果平時注意留心了,就會有所了解。
她說,報得好的志愿不是三五天突擊準備就可以獲得的。高考志愿填報與提高高考成績同樣重要。現在之所以一些中學以及考生和家長對此重視不夠,除了對大學錄取與志愿填報之間的關系認識模糊之外,與志愿填報本身的不可重復性有關。
招辦主任告誡考生,志愿填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作好準備,如果時間倉促,就容易在某個環節上出問題,從而影響志愿選擇的質量。
方略五:慎重填報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是考生挑選高校意愿時最具傾向的表達,是高校錄取考生的首要依據。”據中國人民大學招辦主任王鵬介紹,第一志愿有兩個層次:一是每一錄取批次有一個選擇院校的第一志愿,二是每個院校的專業選擇中有一個第一志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的高校第一志愿錄取率甚至高達100%。知名度高的學校,一般競爭較激烈,報考的學生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妥善選擇。對于學習成績優良的同學來說,要破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在填報時避免過分保守。
“固然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著第二、三志愿就可以輕視和馬虎。”王鵬介紹說,由于生源充足,各學校第一志愿錄取率逐年持續升高,但名牌學校和熱門專業的招生計劃有限,錄取時難免與有些考生失之交臂。這就要求考生重視并填報好二、三志愿,以爭取錄取機會。應當把眼光放開些,研究和選擇填報招生計劃多、有可能愿意接收非第一志愿的學校。
“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個錄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學校志愿,往往也是考生退而求其次的較為滿意的學校志愿。當第一志愿不能如愿時,考生一般都寄希望于第二志愿能夠實現。”說到有許多家長詢問并“拿不準”的“二志愿”問題時,王鵬解釋說,凡錄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招生計劃數的學校,都要從填報了第二志愿的考生中補充選擇錄取新生。這就是說,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只有當該校按第一志愿錄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計劃時才起作用。因此,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應該是這個批次中第一志愿填報人數較少、較“冷”的學校。
方略六:多種渠道了解高招信息
高招信息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高校招生信息,另一部分是教育部和省級招辦制定的招生政策,主要是通過媒體、網站、咨詢電話、紙質印刷品、現場咨詢會等渠道向考生和家長公布。
據清華大學招辦副主任王燕介紹,全國普通高校2008年招生章程已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上公示,學校的辦學類型、專業培養對入學外語語種的要求、錄取規則、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等,都可以從中了解。因此,招生章程是了解高校的一種重要渠道。同時,為了便于考生和家長了解情況,有些高校印制的招生簡章中,匯集了本校的招生計劃、往年錄取分數、學校整體情況以及各院系各專業介紹、入學后的教學培養舉措、就業率等,內容十分詳細。
“面對這樣一本專業性較強的招生簡章如何進行閱讀和理解,對于一些考生和家長來說也許是一個難題。”王燕說,招生簡章中的內容較多,對于首次接觸它的考生和家長來說,其實不妨從填報高考志愿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去主動尋找相關內容,就可以比較快捷地抓住有用信息。
一些高校的招辦主任建議,選擇學校時要兼顧志趣和可行性兩方面因素,專業的實力強弱和冷熱有這樣一些指標可供參考:是否有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碩士博士點、兩院院士、長江學者以及重點實驗室等“軟硬件”,這些內容在招生簡章的“學校概況”和“專業介紹”中會有所表述。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